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

設計台灣書 展現豐沛能量



記者 陳幸芬 報導
2016/02/18 22:39
以包布書衣的方式,結合詩人朗讀光碟與書本,為書籍加入獨特觸感的《鄉愁與流浪的行板》與《遠行與回歸的長路》,以系列書籍的方式設計,榮獲本屆金蝶獎冠軍。
金蝶獎於18日在書展現場舉行頒獎典禮,已辦理12屆的金蝶獎,首度有兩本書同時並列冠軍,均由霧室設計,中華文化總會出版。銀、銅獎則皆為行人文化實驗室出版,分別為黃暐鵬所設計的《咆哮誌:突破時代的雜誌》及黃瑪琍的《未有燭而後至》。金、銀、銅獎與榮譽獎的31本書籍日前已送至德國萊比錫書展參加「世界最美麗的書籍」設計大賽,角逐更高榮耀!




金蝶獎是台灣鼓勵書籍設計的重要獎項,目的在於表揚書籍設計者與出版者追求書籍設計美學,讓國內優秀的書籍裝幀設計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。本屆競賽以「整體美術與裝幀設計」為評比標準,將文字編排、圖像元素、裝幀技巧、封面包裝等面向視為書籍設計整體的表現方式,在閱讀潮流瞬息萬變的今日,紙本圖書更可以獨特的手感溫度創造新契機。
404本參賽書籍歷經國內學專家者初選,及國際專家決選的激烈評比,最後決選31本得獎書籍,共經4回合熱烈討論及投票,其中金獎得主霧室,由彭禹瑞、黃瑞怡2位八年級生共同成立,過去便是金蝶獎的常客,3度榮獲金蝶獎,此次以包布書衣的方式,贏得評審們一致好評。

曾獲「世界最美麗的書」銅獎榮耀的日本設計師緒方修一擔任國際評審,特別讚許台灣設計者勇於嘗試、充滿創意,藉由包布書衣不僅為書本增加獨特手感,隨著翻閱的過程,即便書衣變得老舊也是一種時間留下的刻痕,越久越有味道。
台北國際書展自第12屆起,設置了代表出版設計成就殊榮的「金蝶獎」,一方面讓臺灣優秀的出版設計人才有發揮創意的舞台,另一方面也將這些設計精美的作品行銷全球。希望藉著金蝶獎的辦理,讓隱藏於書籍背後的設計師逐漸嶄露頭角,受到業界重視,並與內容創作相得益彰,搶先吸引讀者目光!(照片:文化部)